中国《市县领导决策》刊、网 张天林
红寺堡区在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的基础上,按照自治区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,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,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,努力把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冲击和影响降到最低。
一是扎实开展“四查四补”工作。坚决贯彻落实陈润儿书记调研座谈讲话要求和区市党委、政府决策部署,研究制定“四查四补”方案,坚持边查边改、即查即改,建立“四个一”工作机制和到村、到户排查台账。区乡村三级联动,切实做到区不漏乡、乡不漏村、村不漏户、户不漏人。2月下旬,成立专班通过专题调研、全面摸排,精准分析研判疫情带来的影响。目前,61家工业企业复工48家,30家扶贫龙头企业、扶贫合作社复工19家,9个扶贫车间复工6个,累计返岗就业2633人(建档553人)。及时协调用工企业和项目工地,点对点定向输送外出务工2181人,其中赴闽就业4批66人。针对183户785人脱贫不稳定户和370户1592人边缘户,建立“1+4”帮扶机制,坚决防止返贫致贫。建立招投标“绿色通道”,落实“一对一”帮扶机制,规划确定74个扶贫项目(续建13个)已开工42个。
二是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。全面落实“三个必须”“一个加快”要求,制定分类分批复工复产工作方案。按照“企业自查、主动申报、分级审核”的程序,明确复工复产的范围、时间、条件和标准,严格审批管理。实行驻厂代表制度,做好防控措施、职工排查与管理、防护物资储备“三到位”,支持企业有序复工复产。区委、政府分管领导包抓,主管部门牵头,主动作为,化危为机,聚焦工业、农业、交通等重点行业领域,精准落实责任。截止3月19日,辖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48家,复工率为100%;24家限上批发零售、住宿餐饮企业全面复工;20家扶贫龙头企业、10扶贫合作社已复工19家,11个扶贫车间复工7个;报备复工复产农业企业62家,已复工复产农业企业44家。
三是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持续发展。严格落实自治区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18条措施,从金融信贷、援企稳岗、减免税费、财政扶持、强化服务5个方面细化了20条政策措施,全力保障疫情期间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。紧盯15家限上商贸企业和大个体户营业额,加大金融支持力度,灵活运用无还本续贷、应急转贷等措施,支持中小微企业稳定授信,确保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同比下降。
四是加快推进个体工商户恢复经营。建立“绿色通道”,当天申请报备,当天受理审批,坚持一户一方案,有序加快推进批发零售、餐饮住宿等生产经营场所恢复经营。截止3月19日,复工开业个体工商户3231户,复工率78.5%。其中餐饮行业307户,食品行业788户,药品行业70户,批发零售行业1136家,住宿行业27家,其他行业902户,力争3月25日前4113家个体工商户全部恢复营业。
五是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开工建设。实行处级领导包抓机制,主动联系服务企业,精准对接落实政策,一项目一方案,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复工复产、生产经营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。目前,2019年第一季度计划开工的32个项目(新建14个、续建18个)中,大唐新庄集风电、麻黄沟光伏和G344红寺堡过境段公路,3个区市级重点项目已开工,其余29个项目3月底前全部开工。
六是全力抓好农业春耕备耕生产。在生产形势分析上加强供给,依据气象资料精准分析春小麦、玉米播种时间,及时安排春灌水,组织种植企业、农户申报用水计划、缴纳水费,确保全年灌溉用水因需供给。在农资储备上强供给,印发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促进春耕生产保障农资供应工作指导意见,开通农资、农产品绿色通道,储备小麦种子460吨、玉米种子450吨、化肥8900吨、农药4550公斤,检修农机具9000余台,现有农资储备能够满足春耕需要,已完成小麦种植4万亩。在技术服务上强供给,对62家农业企业复工复产进行备案式管理,借助手机短信、QQ群、微信群向330余家新型经营主体和4.7万户农户推送种养殖技术、农资供应等信息1500余条,解答群众生产咨询1万余次。研究制定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实施方案,把调整计划落实到田间地头,全年计划调减籽粒玉米6万亩,调减后种植优质牧草(青贮、苜蓿、苏丹草等)5万亩、特色作物1万亩,打造结构调整示范点5个9200亩,推进绿科、东川等6个黄花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。
责任编辑:江茉
公众号
扫描关注
头条号
市县决策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