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《市县领导决策》刊、网 张天林
2020-04-14 11:13
近年来,柳泉乡抓紧乡村振兴和全域旅游发展机遇,探索"政府主导、部门帮扶、金融扶持、农户参与的模式",强化示范引领作用,建立运行机制,做实工作举措,推动乡村旅游从"小打小闹"式经营向"规模化"发展。2017年以来依托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、户外房车巡游展、周末节假日游等接待游客7000人次,创收80余万元,户均收入4万元。为脱贫攻坚、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一个机制强保障
采取"党支部+合作社+农户"的发展机制。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组织保障和"两个带头人"引领示范作用,成立"吴忠市红寺堡区智慧民宿合作社",充分调动农户参与积极性,以"一户一特"的方式,因地制宜,改造提升农户庭院,创建民宿旅游示范户20家。
两项服务促优化
坚持以"家文化"为主题,为游客提供多样化服务。一是突出农家特色,品味地道农家风味。结合本地特色菜,强化农户厨艺培训,选取原生食材,用"乡土味"留住游客。二是规范化管理,提升服务品质。以高标准打造"家庭式"民宿,为游客提供免费的绿色、无公害瓜果蔬菜。同时,严格民宿卫生标准,由村监会不定期进行督导,确保清洁、消毒到位,既彰显民宿"农家味"又体现酒店"高品质"。
三项举措强发展
一是基础设施先行。以"优化人居环境、提升群众生活品质"为目标,铺设人行道4000米,安装路灯158盏,种植景观树5500棵,砌筑花园墙3400米。着力补齐美化、亮化、硬化短板。二是产业融合推动。依托永新村枸杞烘干房,重点围绕枸杞、玫瑰花种植,土蜂蜜养殖,充分带动农特产品销售,进一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。三是宣传推介助力。"线上与线下"相结合,全方位、多角度地宣传推介。以航空航模节和重大节假日为重点,借助红寺堡区文体局旅游线上平台推广,融媒体中心专题采访报道,以及游客"体验式"宣传,促使"初访客"变"回头客"。
四种模式突特色
通过延伸民宿旅游功能,最大限度挖掘民宿旅游资源,实现多元化民宿发展格局。一是民宿旅游+移民文化。依托开放、包容、共享、和谐的移民文化,充分发挥乡土人才作用,带领游客体验刺绣、剪纸等传统手工艺,进一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。二是民宿旅游+果树认领。游客通过认领果树,以"农户代管、游客采摘"的模式,既促进庭院经济发展又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。三是民宿旅游+土特产销售。借助民宿旅游这个发展平台,以"绿色、有机、无公害"为特色,通过农户和农产品展销服务平台销售枸杞、黄花菜、土蜂蜜、土鸡等农特产品。四是民宿旅游+餐饮美食。着力打造"八县菜一村品""的美食金字招牌,以"一菜一特"为重点,突出移民饮食文化特色,将民宿、特色文化深度结合,根据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,鼓励民宿示范户积极打造各县特色农家美食,制作"共享菜谱",提供"菜单式"服务,进一步拓宽民宿内涵和外延,保持乡村旅游发展持久动力。